2020-07-09

海南戊戌品牌设计

陈幼坚:一个属于我70岁的最佳回忆!

享誉中外的设计师陈幼坚可谓华人设计师的图腾!


他瘦削但精神矍铄,复古的圆形黑框眼镜,花白的山羊胡子以及精致干练的短发,随时可以感受到他的时尚之中透着一点可爱;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感的气质,更是与精明甚至有点狡黠的商业味道结合得天衣无缝;他态度亲和谦逊,言辞之间能感受到他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作为艺术家的骄傲以及自我意识。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402.jpg

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执着的心来完成每一件作品,用他的在设计领域和艺术触觉的独特天分在设计界为中国赢得美誉。


最近,由Studio TM的摄影师和总监Topaz Leung执导六分钟短片记录了70岁陈幼坚的日常生活点滴,这或许是很多设计师羡慕的状态!


陈幼坚:“Topaz是新一代的领先创意人才之一,具有透过镜头洞察别人的天赋能力……我很高兴选择了她来讲述我的故事-“a day with Alan”。一个属于我70岁的最佳回忆!”


从业近50年,从广告到设计、商业到艺术,陈幼坚为张国荣和梅艳芳设计过唱片封套和演唱会海报,为可口可乐设计过中文LOGO,还为香港国际机场、四季酒店、万科、国家大剧院等设计过视觉标识……作为蜚声海内外的设计大师。

人们好奇这样一位设计天才,是自带超凡禀赋,还是教育使然。


艺术启蒙

1950年出生在香港,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水果摊主,母亲是澳门人,也是普通家庭主妇,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陈幼坚小时候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兴趣也很广泛。中学时候入读了西味浓厚的嘉道理爵士中学,但这时候陈幼坚早恋了,交了女朋友的他有点无心向学,不久就辍学去机构做了十个月的代课教师,然后又无法忍受循规蹈矩的教学工作,幸亏在嘉道理爵士中学培养出不错的英文功底,陈幼坚去了一所外资广告公司做学徒,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期间他参加了一个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夜间设计课程的学习,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受过的设计教育经历。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535.jpg

这以后,20岁的陈幼坚才真正开始进入设计行业。彼时,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香港,广告设计行业正随着经济发展日益革新,大多广告公司都是外资企业。借助在洋学堂打下的英语底子,他到了一家外资广告公司谋职。也就是在此期间接受了短短十个月、人生中唯一一段的设计教育。


20岁的陈幼坚从助理学徒开始,在广告界努力奋斗了十年,基本都在外国老板的公司里,这也是后来陈幼坚回忆让他得以从西方角度看东方的重要原因。

“后来我一直努力工作,加班加班再加班”。


没经过正规设计教育的陈幼坚,认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确是有天赋的,也肯定天赋对于设计师、艺术家的重要性。“没有天赋靠后天培养也可以,如果你努力的话。但如果你有天赋,你一定会跳出来。”

陈幼坚觉得,自己的艺术天分可能来自父亲。


1950年出生的陈幼坚,成长在一个香港水果商人家庭,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原生家庭,建立起了陈幼坚对美工设计的最初印象。


陈幼坚的父亲,1940年代从广东到达香港,靠水果店卖水果谋生。“50年代,家里不是很有钱,家具都是爸爸用装水果的木头箱子来制作的。箱子还可以拼成一大块板,做家里的衣柜。”


不到十岁的陈幼坚,就会像小助手一样待在旁边,看父亲做这些零碎而有趣的事。陈幼坚说,过年过节的时候,父亲还会写春联,贴在水果店里,“他有艺术的天分,我的美术天分来自爸爸”。


别树一帜的“东情西韵”

有天分又努力,再加上当时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香港大环境,让陈幼坚逐渐有了自己的 “东情西韵”风格。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621.jpg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中上层社会崇尚西方文化,优秀的广告创意几乎都是舶来品,不少外国广告人、创作人来到香港寻找机会。他们带动了香港广告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本土广告人才。


“之所以八十年代广告界、设计界出现了人才济济的景象,或多或少要归功于这些有品味又愿意倾囊相授的洋人。” 陈幼坚说,他从1970年代开始陆续加入的六个广告公司都是外资企业,相当于拜洋人为师,并且他们都在不同领域有专长。“有的文案很好,有的拍照片很好,有一个插画非常好,有一个字体很好,有一个是观点非常好。”


陈幼坚从这些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等不同地方的老板身上,学到国际化的语言,也逐渐开始从异国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东方文化的韵味。


直到1980年,30岁的陈幼坚带着多家广告公司积累的多元化设计思维,和妻子一起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达尔讯广告公司。陈幼坚有了一个设计师之外的身份——商人陈幼坚。6年后,又成立了陈幼坚广告设计公司。


陈幼坚设计公司标志来源于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四喜娃娃”。“四喜娃娃”的“四喜”有两种说法。普遍的观点认为,由于两童组合形成四个,该娃娃造型又在我国古代民间婚嫁中作为吉物,“四喜娃娃”由此得名。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642.jpg

还有一种颇具传说故事性的解释:明代有个解元解晋,有一次皇帝召集众才子,让他们每人制作一个手工艺品,并解释自己作品的内涵。解晋灵机一动,构思了这个“四喜娃娃”造型。皇帝问他何为“四喜”,解晋随口答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四喜,故名‘四喜娃娃’。”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700.jpg

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陈幼坚逐渐为自己的设计思维找到了新的定位——东西文化交融的“东情西韵”,以及面向市场的商业设计思维。

陈幼坚认为,设计创作要将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段二者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750.jpg

陈幼坚的设计语言别树一帜,个人装扮、举止也颇具标签性。做工考究的衣衫,一副招牌圆眼镜,山羊胡,礼貌而帅气的微笑,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以及典型的香港人的礼貌和周全。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817.jpg

见过陈幼坚都会这样类似的印象,他会与每一位工作人员打招呼寒暄,他整个人就像他的设计作品,带着一丝港式的洋气和东西结合的“混血气息”。熟识他的人会说,“动时,他是鬼马水瓶座老顽童;静时,他是老香港老上海电影里的绅士”。


早在80年代,陈幼坚还曾为众多香港明星设计唱片封套、演唱会海报——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可以说陈幼坚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香港娱乐文化的发展。


提到张国荣,陈幼坚在一次采访中说,“那时他赚的还不太多,当时我已经开始穿名牌了,他还没有。他还会请我去他家里吃饭“。”我们不算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我们心灵上,沟通得很畅快”。至今陈幼坚还保留着自己借给张国荣拍过唱片封套的外套。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847.jpg

65岁至75岁 艺术的黄金十年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910.gif

时间对陈幼坚似乎格外优待,如今他看上去依然是气定神闲的绅士,不过可能是会时常前往上海的缘故,多了几分上海“老克拉”的“腔调”。


陈幼坚曾向外界公开称,他将会把自己从65岁至75岁的十年,定位为做艺术的黄金十年,从设计界延展到艺术领域。“六十多岁以后,用十年考虑自己的身后事,用奉献的状态去讲课,去做艺术空间”。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933.jpg

发展艺术也许是陈幼坚钟爱设计的升华。“我发展艺术,也不代表放弃设计,只是要减少一点,精挑细选。”


对视觉艺术的探索是陈幼坚的乐趣所在,他从平面设计走来,又走向空间设计和艺术装置设计,再到对大艺术的钟情,无论是哪类作品形象都深刻传递出陈幼坚对东方文化的宠爱之情,以及他如何表达“融合表达,亲近天然”的美学理念。

微信图片_20200709173955.jpg

而这种随心而为,却也讲究“坚持”二字。回顾自己46年的设计、艺术生涯时,陈幼坚说自己每一天都没有停过,跑到这个阶段,很有使命感,一直没放弃。“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寻找,不断增加自己的能量,从外表到内心。剩下的时间,我应该利用我有生的时间,将我学来的东西进行分享。”


“从第一天20多岁出来打工到现在,可以有今天,我非常感恩”。



-END-






Copyright 2020 ©
WuXu.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

top